中班数学4的分解教案

时间:2024-09-24 11:28:24
中班数学4的分解教案(通用11篇)

中班数学4的分解教案(通用11篇)

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,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,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、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。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数学4的分解教案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
  中班数学4的分解教案 篇1

书写数字4

活动目标

1.通过书写数字4,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。

2.培养幼儿正确的书写姿势与习惯。

3.能够正确地将数字4写在田字格内。

活动准备

1.课件:乐趣卡—1-64按照线写数字

2.铅笔每人一支

一、导入

出示乐趣卡:按照线写数字

教师书写的数字4,请幼儿观赏,引起幼儿书写的兴趣。

二、展开

1.请幼儿说说数字4的字形:象帆船。

2.讲解示范数字4的正确写法:

起笔、运笔、落笔方向。

重点注意象钩子的部分要饱满,最后横线写平整。

3.幼儿进行练习,教师巡回指导,注意纠正书写姿势,

有针对性地提醒幼儿书写时出现的问题,及时鼓励表扬幼儿,引起的幼儿书写兴趣。

4.与幼儿一起做眼保健操,保护好幼儿的眼睛,继续进行书写。

三、结束

当场批该作业,给幼儿作业本上得小奖章,引起下次书写的兴趣与愿望。

  中班数学4的分解教案 篇2

活动目标:

1、能按8以内的数字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,巩固对8的实际意义的理解。

2、运用目测接数的方法感知、判断8以内的数量。

3、能较仔细地进行操作,注意保持幼儿用书画面的整洁。

4、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,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。

5、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,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、逻辑性。

活动准备:

1、经验准备:幼儿认识了数字8,有目测接数的经验。

2、物质准备:教具和学具。

活动过程:

一、音乐活动《小蝌蚪》。

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扮演小蝌蚪游进教室,并根据歌词内容表演。

二、看数字找蝌蚪。

1、教师:青蛙妈妈遇到了一件伤心的事情,它找不到自己的宝宝了,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?

2、教师:你知道每只青蛙妈妈生了几个宝宝吗?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?引导幼儿从青蛙身上的数字说出它生了几个宝宝。

3、教师:河里游来了一群一群的蝌蚪宝宝,这群蝌蚪宝宝要怎样数才能又快又对呢?先看哪边?有几个?再接着数……4、教师:这些蝌蚪宝宝分别是哪位青蛙妈妈的孩子呢?你是怎么知道的?鼓励幼儿用目测接数的方法说出每群蝌蚪的数量,然后再将蝌蚪的数量和青蛙身上的数字进行匹配,帮助青蛙找到蝌蚪宝宝。

三、操作活动。

数一数、连一连。观察画面青蛙身上的数字,认一认是数字几,再用目册接数的方法判断画面上有几个小蝌蚪,最后用连线的方法帮蝌蚪找妈妈。

四、评价活动。

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,教师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情况,对画面整洁的幼儿给予表扬和鼓励。

活动反思:

农村的孩子对青蛙和蝌蚪非常熟悉,能很流利的说出蝌蚪和青蛙的外形、生活习性。通过活动在解了青蛙的出生和生长过程中,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;因为幼儿特别喜欢动手操作,我把快乐诗画与本节活动相结合,更符合幼儿特点,使幼儿在快乐中学习,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绘画的技能。

  中班数学4的分解教案 篇3

活动目标:

1、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,并能比较7以内数量的多少。

2、能主动参与选组和游戏活动,有良好的操作习惯。

3、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。

活动准备:

1、教具:1——7的数卡若干套。

2、学具:小组标记记录表,豆子若干,有点数的瓶子人手一个。

重点:能主动参与选组和游戏活动。

难点: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,并能比较7以内数量的多少。

活动过程:

一、幼儿尝试自己选组

1、教师:老师知道,你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,那你有几个好朋友呢?说说他们是谁?今天是好朋友日,所有的好朋友可以坐在同一组上。

2、引导幼儿讨论分组规则:今天一组最多坐7个人,如果人数太多,超过7个人怎么办呢?(超过了就让一孩子坐到另外一组,或者是人数少的一组去邀请他们。)

3、幼儿自由分组

二、教师帮助幼儿确立小组名称

1、教师:小朋友,你们都选好了、坐好了吗?那小眼睛看老师。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说一说,你们一共坐了几组呢?你是怎么知道的?

2、教师:一共坐了7组好朋友组,为了区分我们的朋友组,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一个标记,上面有什么?(苹果),这一组就叫苹果组。依次类推。

三、引导幼儿用数字表示每组的人数,并比较数目的多少

1、教师:那每组的小朋友都是一样多吗?(不一样)那请每组的小朋友来数一数,你们组有几个小朋友?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?

2、哪一组的人最多?是几个?哪一组的人数最少?是几个?哪几组的人数一样多?是几组?

四、集体游戏“帮豆子搬家”

1、教师:我们中(3)班的小朋友可真棒,真聪明。豆宝宝知道了,它要请我们来帮忙,帮它们搬家,你们愿意吗?(愿意)

2、交代游戏要求:那我们一起来帮豆宝宝搬家吧。怎么搬呢?你们看,这里有一个空瓶,瓶上点子,先数一数有几个点子,就住几个豆宝宝,不能多住也不能少住。现在天气冷了,我们赶快把门关好,再帮它贴上一个门牌号,应该贴数字几呢?

3、幼儿操作,教师观察、指导。

五、评讲

教师:小朋友,你们帮豆宝宝搬家,都搬好了吗?(好了)那谁来说说你帮几个豆宝宝搬家了,它的门牌号是多少?

  中班数学4的分解教案 篇4

教学目的:

1.初步感知5以内数与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。

2.发展比较、概括能力。

教学准备:

动物头饰:猫、狗、猪、熊、兔子;黑板画;点子卡片每人一套。

教学过程:

1.导入活动:拍手游戏,用动作感知数的实际意义,如看点子卡片拍手,边拍手边数数,最后说出点数。幼儿还可根据点子的数量模仿拍几下皮球的动作,边拍边数,并说出总数。

2.小动物去商店买气球,它们都买几只呀?(请幼儿扮演商店售货员,幼儿戴头饰扮演小动物买气球。5以内数字自由说)在黑板上摆出来小动物买的气球,让小朋友数,"每个动物各有几个气球?

……此处隐藏5647个字……自己创编应用题并口头列算式。

六、听音乐收学具。

教学反思

1、在备课过程中我想到了口算10以内的加法是教学难点

2、在活动过程中,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,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、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达到教学目标。

3、在这节课中,我已经了解到幼儿学了10的分解和组成。在这基础上学习10以内加法,充分发挥幼儿能力。

4、这节课中,师幼配合的很好,但教学有些小学化了。

5、自己的优势是:能带动并引导教学,使教学顺利的完成

自己的不足是:教学小学化。

6、在以后的教学中,我会把小学的教学方法适当的应用到幼儿教学中,同时应用更多的幼儿教学方法。

7、如果让我从新上一节课,我会以游戏为主,让幼儿在玩中学

8、幼儿教学是一门科学,它与小学教育不同。

  中班数学4的分解教案 篇10

活动目标

1、让幼儿认识半圆形,知道2个半圆形合起来是1个圆形。

2、能不受图形的颜色、摆放位置的干扰准确地找出半圆形。

活动准备

1.趣味练习:规律

2.半圆形拼图,卡片。

活动过程

一、游戏:藏宝图

1、激发幼儿兴趣

教师:小朋友,在我们的教室里藏着许多的宝贝,如果你们要想找到这些宝贝呢,必须先找到藏宝图,

你们想不想找一找藏宝图呢?

2、教师引导幼儿找出半圆形的藏宝图。

教师:小朋友找到的藏宝图能看出藏宝的地方吗?为什么?

(原来圆形的图从中间撕开变成了2个半圆形。)

二、思考想出探宝办法

教师:请小朋友商量一下,怎样才能让藏宝图变成完整的图呢?

引导幼儿想出办法:两个半圆形合起来变成一个圆形。

三、感知半圆形

给每位幼儿一张圆纸,让幼儿把圆形变成半圆形,用手摸摸半圆形是怎样的,

然后轻轻地告诉旁边小朋友。

四、利用游戏加深幼儿对半圆形的认识。

1、趣味练习

请幼儿从中找出半圆形。

2、依次出示图形卡,分别请2位幼儿比赛看谁最快找到半圆形。

五、拼图活动。

1、出示用半圆形拼成的图片,引导幼儿利用大小、颜色各不同的半圆形拼出好看的东西。

2、拼完后告诉旁边的小朋友:我用几个半圆形变出什么来。

8.中班主题半圆形教案反思

活动目标:

1、通过故事表演,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半圆形(圆形二等分之后所形成的图形就是半圆形)。

2、知道2个半圆形合起来是1个圆形。

3、让幼儿能不受图形的颜色、摆放位置的干扰准确地找出半圆形。

4、积极参与数学活动,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。

5、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。

活动准备:

1、故事头饰。

2、大量半圆形、图形机器人1张、半圆形拼图1张、图片卡3张。

活动过程:

一、师生共同表演。

1、表演活动。

2、故事后:老师:“哎,狐狸,狐——狸。”(狐狸不回头并走出门口)师问:“狐狸干什么呢?(拿不到奖品)为什么狐狸拿不到奖品呢?它的奖券哪里来?……(引导幼儿说出故事的内容)

小结:原来圆形的奖券给狐狸从中间撕开变成了2个半圆形。

二、幼儿进行故事表演。

请2位幼儿分别扮演狐狸和小松鼠,老师当山羊进行表演。

故事表演到最后,山羊对狐狸说:“狐狸,你别急着走,想拿到奖品去跟小松鼠商量一下吧,想想办法?

小结:两个半圆形合起来变成一个圆形。

三、发给每位幼儿一个纸圆,让幼儿把圆形变成半圆形,用手摸摸半圆形是怎样的,然后轻轻地告诉旁边小朋友。

四、利用游戏加深幼儿对半圆形的认识。

1、示图片卡,请幼儿从中找出半圆形。

A、先出示一张图形卡,全班幼儿一起找出半圆形;

B、依次出示2、3张图形卡,分别请2位幼儿比赛看谁最快找到半圆形。

五、寻找图形游戏。

1、出示机器人图形,让幼儿看看哪些是半圆形并数数一共有多少个半圆形。

2、拼图活动。

出示用半圆形拼成的图片,引导幼儿利用大小、颜色各不同的半圆形拼出好看的东西。拼完后告诉旁边的小朋友“我用几个半圆形变出什么来”。

教学反思:

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、单调,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。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,逻辑思维尚未发展,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,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、可操作性的空间。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,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。幼儿的自主性,选择性,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。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,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。

  中班数学4的分解教案 篇11

活动目标:

1、初步认识梯形的特征,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。

2、认识不同的梯形,发展幼儿的观察力、比较能力、动手能力。

3、诱发孩子们学习图形的兴趣活动准备:教师用具:课件、几何图形(三角形、正方形,圆形)幼儿学具:正方形、梯形图形没人一套、梯形拼图若干

活动过程:

一、创设情境,引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

昨天老师去小兔家做客了,它们家有一间特别漂亮的房子(PPT)房子的身体由什么图形组成的?(正方形)你是怎么知道的?房子的门是什么形状(三角形)?你从哪里看出来的?房子的窗又是什么形状的?(圆形)

二、观察了解梯形特征

1、突然吹来一阵风,把小兔家的房子吹走了,就剩下一个梯形的房顶(PPT)

2、幼儿操作第一次:分析比较梯形与正方形的异同

3、教师小结:有四条边四个角组成,上面的短边是梯形的上底,下面的长边是下底,两边象滑滑梯一样斜斜的,这样组成的图形就叫梯形。

4、不过,梯形宝宝特别调皮,它一会儿翻跟斗,一会儿躺下睡觉,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?(小结: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,竖着放,他们都是梯形),提问:只有一个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?(直角梯形)

5、又吹来一阵风,梯形不见了,小兔子怎么啦?(哭的PPT)请小朋友帮忙盖一间房子

三、复习巩固正方形、三角形、圆形

盖房子首先要找好材料,复习巩固正方形、三角形、圆形(PPT)

四、复习巩固:梯形

1、“下面哪个是梯形,请小朋友用手把它圈出来”(幼儿操作)

2、调皮的梯形不见了,请小朋友把它拼出来(操作)

五、幼儿操作活动:

桌子上有好多坏了的梯形,请小朋友一起把它修理好,然后添画上正方形、三角形、圆形,帮助小兔重新盖一间新房吧(幼儿拼贴与添画活动)

《中班数学4的分解教案(通用11篇)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